中國七領域打造綠色金融 綠色投資將達三四萬億
發布日期:2016-09-09 瀏覽次數:19704
在中國的推動下,綠色金融首次被納入G20峰會(hui) 議程,並被寫(xie) 入年度公報當中。由中國人民銀行和英格蘭(lan) 銀行共同主持的綠色金融研究小組向G20峰會(hui) 提交了《二十國集團綠色金融綜合報告》。
同時,中國將成為(wei) 世界上首個(ge) 構建綠色金融體(ti) 係的國家。近日,中國人民銀行、財政部等七部門聯合印發了《關(guan) 於(yu) 構建綠色金融體(ti) 係的指導意見》(以下簡稱《指導意見》)。
《指導意見》由8月30日召開的中央全麵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二十七次會(hui) 議審議通過。所謂綠色金融是指為(wei) 支持環境改善、應對氣候變化和資源節約高效利用的經濟活動,即對環保、節能、清潔能源、綠色交通、綠色建築等領域的項目投融資、項目運營、風險管理等所提供的金融服務。
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首席經濟學家馬駿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,要實現我國治理環境汙染的目標和在2030年或之前碳排放達峰目標的國際承諾,預計每年需要3萬(wan) 億(yi) 元到4萬(wan) 億(yi) 元人民幣的綠色投資。但是業(ye) 界估計財政資金隻能覆蓋綠色投資的15%左右,因此絕大部分的綠色投資需要來自社會(hui) 資金。
“《指導意見》的出台,標誌著我國從(cong) 最高戰略層麵到各相關(guan) 部委的層麵已經形成高度共識,決(jue) 心全力支持和推動我國的綠色投融資,加速經濟向綠色化轉型。”馬駿分析。
環保部政策法規司副司長別濤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,要在“十三五”期間實現環境質量改善目標和指標,僅(jin) 靠政府資金投入是遠遠不夠的,必須通過創新綠色金融政策體(ti) 係,一方麵吸引社會(hui) 資本進入中國生態環保領域,另一方麵促進金融業(ye) 向綠色化快速轉型。
綠色債(zhai) 券標準急需統一
根據《指導意見》,綠色金融體(ti) 係包括七個(ge) 基本領域:一是大力發展綠色信貸;二是推動證券市場支持綠色投資;三是設立綠色發展基金,通過政府和社會(hui) 資本合作(PPP)模式動員社會(hui) 資本;四是發展綠色保險;五是完善環境權益交易市場、豐(feng) 富融資工具;六是支持地方發展綠色金融;七是推動開展綠色金融國際合作。
《指導意見》提出,通過再貸款(即央行向金融機構提供較低成本的資金來支持綠色信貸和綠色投資)、專(zhuan) 業(ye) 化擔保機製(以降低綠色項目的風險溢價(jia) )、財政貼息(以降低企業(ye) 所支付的綠色信貸的融資成本)等方式來支持綠色信貸;探索將綠色信貸納入宏觀審慎評估框架,對有良好綠色表現的銀行予以一定的激勵。
在綠色證券方麵,《指導意見》提出,建立和完善我國統一的綠色債(zhai) 券界定標準,明確發行綠色債(zhai) 券的信息披露要求和監管安排等。支持符合條件的機構發行綠色債(zhai) 券和相關(guan) 產(chan) 品,提高核準(備案)效率。
2015年年底,中國人民銀行和中國金融學會(hui) 綠色金融專(zhuan) 業(ye) 委員會(hui) 同時發布了綠色金融債(zhai) 的公告和《綠色債(zhai) 券項目支持目錄(2015版)》,啟動了中國綠色債(zhai) 券市場;發改委和兩(liang) 個(ge) 證券交易所此後相繼發布了關(guan) 於(yu) 綠色企業(ye) 債(zhai) 和綠色公司債(zhai) 的指引。
央行副行長易綱介紹,今年以來的前7個(ge) 月,中國發行的綠色債(zhai) 券已經接近1200億(yi) 元人民幣,占全球同時期發行的綠色債(zhai) 券的40%以上,中國已經成為(wei) 全球最大的綠色債(zhai) 券的市場。
“國家發改委和中國金融學會(hui) 綠色金融專(zhuan) 業(ye) 委員會(hui) 分別發布了企業(ye) 綠色債(zhai) 券和銀行間綠色債(zhai) 券的支持目錄,但兩(liang) 個(ge) 支持目錄對綠色債(zhai) 券的界定範圍並不完全統一,有可能出現企業(ye) 借此套利的問題,因此需要加強部門協調,統一相關(guan) 標準。”馬駿分析。
馬駿介紹,在綠色證券的第三方認證機構領域,有三家本土和四家外資背景的認證機構,不同認證機構對綠色債(zhai) 券評估的結果也有一些差異,影響了評估的質量,這方麵也需要盡快統一。
在降低綠色債(zhai) 券的融資成本方麵,馬駿指出,國家將支持地方和市場機構通過專(zhuan) 業(ye) 化的擔保和增信機製支持綠色債(zhai) 券的發行,研究製定有助於(yu) 降低綠色債(zhai) 券融資成本的其他措施。
《指導意見》提出,在符合發行上市相應法律法規、政策的前提下,積極支持符合條件的綠色企業(ye) 按照法定程序發行上市。支持已上市綠色企業(ye) 通過增發等方式進行再融資。鼓勵養(yang) 老基金、保險資金等長期資金開展綠色投資,鼓勵投資人發布綠色投資責任報告。
“目前排隊等待新股發行審核的綠色企業(ye) 很多,如果能夠實現優(you) 先上市這對清潔技術投資是一個(ge) 重大利好,這要看證監監管部門的進一步政策。”磐穀創投清潔技術投資總監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分析。
證監會(hui) 中證金融研究院副院長馬險峰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,《指導意見》中所說的“綠色企業(ye) ”範圍會(hui) 參考中國金融學會(hui) 綠色金融專(zhuan) 業(ye) 委員會(hui) 的《綠色債(zhai) 券項目支持目錄(2015版)》,具體(ti) 怎麽(me) 界定還有待進一步研究。
此外,《指導意見》要求,支持開發綠色債(zhai) 券指數、綠色股票指數以及相關(guan) 產(chan) 品。鼓勵相關(guan) 金融機構以綠色指數為(wei) 基礎開發公募、私募基金等綠色金融產(chan) 品,滿足投資者需要。
馬險峰介紹,目前我國綠色股票指數共有19個(ge) ,分為(wei) 可持續發展指數、環保產(chan) 業(ye) 指數、綠色環境指數三類,僅(jin) 占全部指數的約2%,這與(yu) 發達證券市場約20%的比例相比尚有較大的發展空間。
探索碳排放權期貨交易
《指導意見》首次提出了建立國家級的綠色發展基金。
馬駿介紹,從(cong) 國際上看,像中國這樣在國家層麵上設立綠色發展基金,是少有的一種中央政府對綠色發展的強力承諾。一個(ge) 可比的案例是成立於(yu) 2012年的英國綠色投資銀行。雖然這個(ge) 機構叫“銀行”,但它不能吸儲(chu) 、不能發債(zhai) ,因此事實上也是一個(ge) 綠色基金。
“綠色發展基金的初步想法是,整合財政部經濟建設司下麵有關(guan) 的節能、環保和可再生能源類相關(guan) 專(zhuan) 項資金,設立一個(ge) 新的綠色發展基金。”財政部的一位官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,但這個(ge) 基金的形式、運作方式等細節問題,還在研究當中。
發改委能源所的一位研究員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表示,建議國家級綠色發展基金定位為(wei) 政府引導基金,作為(wei) 市場化的股權投資基金的母基金進行運作。
《指導意見》還提出,環境高風險領域建立環境汙染強製責任保險製度。別濤解釋,企業(ye) 一旦發生環境損害,保險機構依法及時對汙染受害者進行賠付,為(wei) 其恢複正常生產(chan) 生活提供合理保障,減輕政府和社會(hui) 的負擔,也避免企業(ye) 因一次環境汙染損害就導致生產(chan) 經營難以為(wei) 繼的困局。
值得關(guan) 注的是,《指導意見》要求發展各類碳金融產(chan) 品,有序發展碳遠期、碳掉期、碳期權、碳租賃、碳債(zhai) 券、碳資產(chan) 證券化和碳基金等碳金融產(chan) 品和衍生工具,探索研究碳排放權期貨交易。
馬駿分析,這將鼓勵銀行、證券、保險、基金等金融機構的參與(yu) ,促進形成規模化交易的製度安排和金融交易活動。碳金融市場也將包括各類以未來碳收益為(wei) 支持或抵(質)押的貸款和通過債(zhai) 券和股票市場的融資。
北京環境交易所總裁梅德文對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介紹,北京環境交易所聯合中信證券等已經推出了碳配額回購產(chan) 品,場外掉期產(chan) 品,以及綠色租賃、綠色股權投資基金、PPP等業(ye) 務,還有一些產(chan) 品正在研究和報批中。
馬險峰分析,當前上市全國性碳期貨合約的條件尚不成熟,可以在碳現貨市場取得進一步發展的基礎上,逐步探索建立碳期貨市場。
此外,《指導意見》還提出,發展基於(yu) 碳排放權、排汙權、節能量(用能權)等各類環境權益的融資工具,拓寬企業(ye) 綠色融資渠道。